新闻中心 > 汽车要闻 > 正文

政策频出 提振汽车消费拉力赛提速

2020年03月27日09:54  来源:中国商报

5034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各地积极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不断推出,杭州、广州、深圳、重庆、南昌等城市近期明确出台了相关的促进汽车消费政策。一时间,增加号牌限额、减免购置税、换购补贴、汽车下乡等成为车市热词。不过,这些举措真的能让汽车消费实现大增吗?

  限购逐步放宽

  春节销售淡季叠加疫情影响,车市经历了艰难的开局。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今年2月我国狭义乘用车市场产量和批发销量分别为21.5万辆、25.2万辆,同比骤减80.6%、78.5%,销量规模相当于2006年2月水平。

  “车市极容易受政策影响,优惠政策的出台往往能带动一波购车热潮,而限制性政策也会对汽车销量的增长势头造成抑制。”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典型如北京,不仅燃油车摇号的难度大,就连排队申请购车指标的新能源汽车,都已经排到了2027年。在限购政策下,北京巨大的汽车消费需求受到较大抑制,后续限购政策如若逐步放开,消费空间将极为宽广。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如果限购城市被限制的50万-60万个牌照配额有序放开,可能会带来20万-30万辆的销量,对提振车市、促进消费信心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汽车限购放宽预期正在逐步兑现。此前实行汽车限购政策的有八市一省: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贵阳、石家庄和海南省。而如今,多个地区已经取消限购或者增加指标。

  去年9月,贵阳宣布取消了摇号政策,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取消限购的城市。今年3月25日,杭州市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办公室发布公告表示,今年一次性增加2万个小客车指标,均为摇号指标,将在上半年配置完毕。广州也提出新增巡游出租车指标和优化中小客车指标调控政策等措施。

  “整体来看,新出台的政策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放宽限制类,如增加购车指标配额等;二是刺激消费升级类,如换购补贴等。”汽车产业分析师张翔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汽车是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稳汽车消费是国家稳消费的重点,放宽限购是综合考虑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等的优化选择。

  补贴购车很热闹

  从各地提振车市的政策来看,补贴购车屡被提及。

  例如,广州对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每辆1万元的综合性补贴,对于置换或购买国六新车的给予3000元的补助。重庆则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补贴。南昌对在疫情期间购车给予每辆1000元的补贴。同时,推动商家让利促销,对2020年度销售额增速超过全市平均增速的限上商贸企业,在2019年该企业销售额基础上,每增加1000万元销售额给予1万元奖励,单个企业20万元封顶。而珠海则是对汽车销售企业购买“国六”标准排放汽车的消费者给予补助,对符合规定的车展布展企业、车展汽车销售企业,给予场地、宣传投入补助和销售奖励。

  “刺激车市可能是一套组合拳,比如去年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涉及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支持购置新能源汽车、促进二手车流通等内容已越来越多。”张翔对记者表示,直接补贴还是很有效的。目前来看,有的政策主要是帮助本地车企尽快恢复到疫情之前的产能;也有的是帮助汽车经销商尽快摆脱资金的困境,尽快恢复经营。

  此外,对于车企而言,最期待的就是“税收和补贴”。有车企表示,希望国家汽车购置税政策更加优惠,从公司历史销售业绩看,减收汽车购置税对汽车消费刺激明显。

  据了解,我国在2009年首次出台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对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2011年该政策退出后,车辆购置税税率一直保持在5%-7.5%的区间范围内。到了2015年,国家对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辆按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2017年初将购置税调整为7.5%,2018年1月1日起将汽车购置税恢复到10%。

  受政策调整影响,汽车市场的销量随之变化。付一夫表示,某种意义上,2018-2019两年可以算作是前期政策优惠的“还债期”,再叠加2019年“国六”切换带来的观望情绪以及消费者对刺激政策再次出台的预期,都对终端需求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也建议,应该进一步落实刺激汽车消费政策,拉动新车首购群体,包括加大汽车限购指标数量、实施购置税减免、保持新能源车补贴不退坡等。

  反弹力度能有多大

  随着诸多利好政策的实际落地生效,汽车市场需求会大量反弹吗?对此,受访人士普遍持保留态度。

  “对于消费者而言,车是仅次于住房的最大消费品。由于消费金额大、附加成本高,买车的消费决策可能直接影响家庭的整体消费结构和生活质量。另外车市一直处于调整期,市场面临挑战还很多,再叠加疫情等因素,所以反弹力度其实并不乐观。”张翔告诉记者,现在出行手段比较多,网约车、汽车共享、分时租赁等都比较多,消费者单独买一辆车的必要性不那么明显。

  “政策释放的一个积极信号是:真正让那些有购车需求的消费者,能够顺利买到车,也就是说减少消费者买车的阻碍。”付一夫表示,在环保、交通拥堵等压力的影响之下,大城市若想完全放开限购政策并不现实。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下沉人群都将会是决定我国车市走向的关键所在。

  从人口基数来看,下沉人群规模优势极其明显,而伴随着大城市的功能疏解,不少人口和产业转移到大城市周边地区,降低了一二线城市人口密度的同时也带动了三四线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推动了中小城市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的增长。从行业发展来看,目前很多汽车品牌都在到县级市甚至更小的城市开设了2S店或是准4S店,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将拥有更多品牌与服务的选择。

  置换需求也呈兴起之势,并逐步抢占着市场份额。“如果按照5年换购、12年报废的周期粗略估计,那么2019年-2020年处于换购需求的相对低谷期,而2021年后或将迎来换购需求的旺盛阶段。”付一夫说道。

  “此外,完善二手车市场同样是一个重要发力点,既能盘活二手车存量,又能拉动新车增量,淘汰老旧车废量,全链条激发汽车消费潜力,同时还能带动维修、保养、保险、金融等行业发展。”付一夫表示,当然,车企本身的自救措施同样重要,重新评估风险、重新认知市场、重新规划产品将是全行业的当务之急。(记者 彭婷婷)


文章关键词:政策 汽车消费 拉力赛提速 责编:张迪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政策组合拳能否给汽车市场“挂挡提速”?

    发放补贴、放松限购、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延长……近期,从中央到地方,针对提振汽车消费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将对汽车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 政策助推汽车市场回暖 稳消费“先锋”作用显现

    作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的消费项目,汽车消费已经成为目前稳消费的重点。随着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中央部委和各地方政府对促进汽车消费的支持政策不断加强,汽车市场开始逐步回暖,汽车消费作为稳消费“先锋”的作用开始显现。

  • 多项政策鼓励换购 中国汽车市场迎多项利好

    4月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有关负责人就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情况做了全面介绍。汽车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占到整个工业增加值的7%左右。

  •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汽车市场 多项利好政策助力车

    “明年才能排到新能源车号牌,没想到还可以享受补贴!”3月31日晚,看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两年的好消息后,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张先生连忙转发到朋友圈。

  • 促进汽车消费三大政策:加速二手车流通 加大扶持

    国务院常务会议促进汽车消费三大政策中的第二条,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专家普遍认为,

  • 浙江出台五项政策增强汽车消费市场活力

    近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浙江省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意见(2020—2022年)》(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出通过加快老旧高排放车辆淘汰更新、释放城乡汽车消费潜力、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规范二手车流通与扩大出口,

  • 放松限购、买车补贴 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红包”

    4月1日,对尚未走出低谷期的汽车产业来说,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无疑是雪上加霜。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2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2%,其中2月下降79.1%。

  • 利好政策激活汽车消费潜力 专家:政策落地将促进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再次出台多项促汽车消费利好举措,这已经是在近半个月时间内,中央层面第五次出台措施推进汽车消费。业内专家表示,激励政策的不断落地,将促进未来汽车市场消费升级,实现稳增长。

  • 国务院:新能源车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在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对于促进汽车消费的三点新举措,其中,将年底到期的新能源车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此外,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

  • 工信部:将研究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建议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3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解决汽车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工信部将积极配合相关部委,研究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建议,

慢新闻

北京多条高速进出京双方向封闭?官方:未接到通知 北京多条高速进出京双方向封闭?官方:未接到通知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