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记者通过以上走访得出结论,在反垄断调查的高压下,这些汽车经销商是在“抱着侥幸心理”“顶风作案”。笔者再披露一个汽车反垄断调查以来,进口豪车没有接一个一张罚单的深层原因。
近日,笔者读到了很多媒体关于汽车反垄断调查以来的跟进报道,其中有一篇《反垄断高压下豪车为何敢加价?》的文章很具有代表性,该文称有记者走访发现:9月上旬,记者在梅赛德斯—奔驰位于北京大兴区和朝阳区的4S店内发现,消费者想要买到“CLA260”这款车,至少需要加价5万元,而此车的指导价为37.8万元,加价幅度高达13%。记者采访多家奔驰经销商发现,这款车自上市以来就被经销商长期加价销售。
而在另一豪车品牌保时捷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一家4S店内,当记者询问“Macan”车型价格时,销售人员表示不会加价,但随后却又说:“需要做一个全车贴膜,同时再加一个一年的延保,一共费用大约需要3万元。”记者表示不愿意加价购买这些配件和服务,销售人员称如果这样的话提车就要等一段时间。
记者通过以上走访得出结论,在反垄断调查的高压下,这些汽车经销商是在“抱着侥幸心理”“顶风作案”。
笔者还读到了另一篇新闻报道,被多个主流媒体转载,内容与上文差不多,文章称:近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通过对北京汽车经销商的暗访得出结论:奔驰宝马奥迪虚降价敷衍发改委。一是新车价格没有变化,二是大部分经销商的备件价格并没有降低。
一位从事汽车进口车贸易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不是市场上没有降价,而是降价车型太少。以克莱斯勒JEEP品牌的大切诺基为例,克莱斯勒的确对其中排量最高、配置最好的车型采取了降价,但由于这款车型本来市场认可度就低,在厂家出台降价措施之前,经销商就自动采取了低于市场指导价20万的价格销售,所以市场根本感受不到厂家的让利。
不过该文也分析认为,目前经销商的利润已经非常薄,有很多经销商都是在亏损经营,只能依靠售后服务来赚取利润,并指责了在《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下,厂家和总经销售对零售商的不公正对待。
笔者不知道各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样的概念:反垄断调查就是要汽车降价销售吗?这真的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反垄断调查是为了维持一个公平、公正、自由的市场经营环境,而价格问题则是物价局或工商局等部门要处理的问题。那么为什么有时候反垄断调查结束后部分物价会降价呢?这是因为在反垄断调查的推动下,垄断经营模式被打破,市场恢复了公平、合理的竞争状态,物价是自然而降,而并非反垄断调查而降。因为垄断是两方面的,一个卖家垄断一个买家垄断,所以反垄断后的市场价格其实并不是降,有时候就是升。
什么是垄断?垄断是指少数大资本家为了共同控制某个或若干部门的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实行的一种联合。这是大的定义。仅从汽车市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豪车还是普通家用车,随着国内车市竞争的不断加剧,用一款车型垄断一个细分分支的时代早已终结,国内的汽车销售价格也随着竞争的加剧而不断降低,更不可能存在某一车企用一款车型操纵某一汽车分支的可能,更不可能控制该领域的汽车售价。